Skip to main content

13 打破路径依赖 上

课程有效期:课程有效期:永久

课程简介
课程章节
【打破路径依赖流传至今的“QWERTY”键盘布局】
  理解了路径依赖效应,再来看看现代人每天都离不开的键盘。我们现在使用的键盘左上角的字母从左往右分别是Q、W、E、R、T、Y,很多人刚学打字的时候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26个字母是乱序排列的?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从A、B、C开始一直排列到X、Y、Z结束呢?
  现代键盘的布局依赖的路径是以前机械打字机的布局。1808年7月24日,初代打字机由佩莱里尼·图里在意大利发明,图里发明打字机的目的是希望帮助自己失明的女朋友,不过这台初代打字机后来失传了,幸好使用这台打字机打出的信件保存在意大利勒佐市的档案馆里,成了重要的史料。
  而第一台真正实用的打字机是由美国人克里斯托弗·肖尔斯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之后经过肖尔斯合作者约斯特的改良。1874年,打字机这个能替代手写的新生事物很快风靡欧洲,形成了一个打字机制造工业。
  在打字机改良的过程中,肖尔斯发现打字员在作业时总是会发生故障,主要原因在于经常使用的字母字杆会因常用字母打字速度过快而卡在一块儿。他们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把常用字母分开,从而“在不会卡死的情况下尽力提高打字速度”,于是“QWERTY”这种分布很奇怪的键盘布局就产生了。
  1888年,为了鼓励打字员提高效率,全美举办了奖金高达500美元(购买力大约是现在的1.5万美元)的打字比赛,一位名叫马加林的法院速记员展示了他行云流水般的盲打技术,且错误率只有万分之三。从那以后,盲打和高效打字成了潮流。
  为了让效率更高,1934年,华盛顿有一位名叫德沃拉克的打字机研究者对键盘的布局做了优化,德沃拉克优化键盘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尽可能让左、右手配合。
  第二,使手指需要移动的距离尽可能变短。
  第三,导键(即左手手指初始摆放在A、S、D、F以及右手手指初始摆放在J、K、L位置)尽可能安排高频字母。
  之后还有一位研究者理连·莫尔特,他发明的莫尔特键盘布局使大拇指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然而,正是因为路径依赖的存在,无论是德沃拉克键盘还是莫尔特键盘,虽然它们的确能让我们打字的效率更高,但并没有被广泛地推广开来。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打字员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但大多企业的打字机配置又都是“QWERTY”键盘,所以他们不太可能去雇用只会其他键盘指法的打字员。这就让打字员没有动力去刻意练习主流“QWERTY”键盘之外的指法。
  其实这个情况放到如今就更是如此,大多数的电脑键盘、笔记本电脑键盘基本都是“QWERTY”的布局,部分厂商只是把一个小小的Fn(Function功能)键稍稍挪动一点儿位置都会让用户感觉很不习惯,更不用说重新布局键盘上的26个字母了。
  所以,尽管后来出现的诸如德沃拉克键盘和莫尔特键盘的确更高效,而且现代计算机键盘也早已不存在卡壳的问题,甚至研究还发现“QWERTY”键盘效率并不高,它让左手负担了57%,让没什么力气的小指、无名指频频出工,使得排在“C位”地带的字母只有30%的利用率,但“QWERTY”却依旧是主流的键盘布局。
  另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也曾提到过人类商业史上打破路径依赖,5次重新定义电脑,从而让企业克服熵增,实现降维打击的经典案例。
  最早的苹果电脑由乔布斯和沃兹于1975年6月29日完成开发。它更像一台打字机,尽管电脑的主板内存只有8kb,最大也只能扩展到32kb,售价却高达666.66美元,甚至消费者还得自己额外配备键盘、显示器才能使用,但Apple I开创了人类电脑的先河。虽然苹果电脑被定位为专业、不兼容的机器,但它仍旧是当时的行业领导者。目前,一台Apple I电脑会被收藏家以高价收购,曾在2014年达到90.5万美元的最高价。
  1981年8月12日,IBM打破了苹果电脑的路径依赖,推出IBM5150机型,并且在新闻稿中把5150型电脑描述成“专为商业、学校和家庭设计,系统易于使用”。这项面向商业的机型售价为1565美元,不仅为兼容机,而且还随机器附送一本详细的技术参考手册,以使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都可以“在数小时内学会使用电脑”。尽管技术细节的泄露会让竞争对手模仿,比如哥伦比亚数据产品公司就在1982年推出了5150机型的复制款MPC16001,但也正因如此,IBM成了别人路径依赖的对象,IBM的标准成了行业统一标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被快速推广。
  第二个重新定义电脑的是康柏电脑。康柏电脑的3位创始人罗德·肯尼恩、吉米·哈里斯和比尔·莫顿本来是全球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员工,他们认为电脑也可以面向个人,所以在1983年3月,康柏电脑推出了兼具兼容性与便携性、售价为3590美元的个人电脑,且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在第一年就卖出了53000台,获得了接近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1987年,康柏电脑还推出了第一台采用英特尔公司X86系列的第一种32位处理器的80386PC机。
  不得不说,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的确是一个创新不断的时代,戴尔电脑再次摆脱路径依赖,成了第三个重新定义电脑的产品,戴尔认为电脑不仅仅是一台机器,而且还应该具有个性化。1991年,戴尔公司销售额一举突破8亿美元,次年更是增长2.5倍,达到了20亿美元。
  第四位上场的“重新定义者”不再是美国的公司,而是中国的联想。联想认为,个人电脑既然是个人消费品,所以应该让消费者更容易购买到。所以联想开始在渠道上发力,设法编制出一张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兼具的渠道网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活跃的苹果电脑在大约30年后再次接棒。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2010年又推出iPad。苹果公司抓住了移动的概念,又把个人电脑定义为人们可以随身携带和使用的“娱乐时尚用品”,让苹果公司再次厕身世界领先公司的行列。

—— ·   课程简介   · ——
课程时长:
8分23秒
有效期:
永久
【打破路径依赖流传至今的“QWERTY”键盘布局】
  理解了路径依赖效应,再来看看现代人每天都离不开的键盘。我们现在使用的键盘左上角的字母从左往右分别是Q、W、E、R、T、Y,很多人刚学打字的时候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26个字母是乱序排列的?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从A、B、C开始一直排列到X、Y、Z结束呢?
  现代键盘的布局依赖的路径是以前机械打字机的布局。1808年7月24日,初代打字机由佩莱里尼·图里在意大利发明,图里发明打字机的目的是希望帮助自己失明的女朋友,不过这台初代打字机后来失传了,幸好使用这台打字机打出的信件保存在意大利勒佐市的档案馆里,成了重要的史料。
  而第一台真正实用的打字机是由美国人克里斯托弗·肖尔斯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之后经过肖尔斯合作者约斯特的改良。1874年,打字机这个能替代手写的新生事物很快风靡欧洲,形成了一个打字机制造工业。
  在打字机改良的过程中,肖尔斯发现打字员在作业时总是会发生故障,主要原因在于经常使用的字母字杆会因常用字母打字速度过快而卡在一块儿。他们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把常用字母分开,从而“在不会卡死的情况下尽力提高打字速度”,于是“QWERTY”这种分布很奇怪的键盘布局就产生了。
  1888年,为了鼓励打字员提高效率,全美举办了奖金高达500美元(购买力大约是现在的1.5万美元)的打字比赛,一位名叫马加林的法院速记员展示了他行云流水般的盲打技术,且错误率只有万分之三。从那以后,盲打和高效打字成了潮流。
  为了让效率更高,1934年,华盛顿有一位名叫德沃拉克的打字机研究者对键盘的布局做了优化,德沃拉克优化键盘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尽可能让左、右手配合。
  第二,使手指需要移动的距离尽可能变短。
  第三,导键(即左手手指初始摆放在A、S、D、F以及右手手指初始摆放在J、K、L位置)尽可能安排高频字母。
  之后还有一位研究者理连·莫尔特,他发明的莫尔特键盘布局使大拇指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然而,正是因为路径依赖的存在,无论是德沃拉克键盘还是莫尔特键盘,虽然它们的确能让我们打字的效率更高,但并没有被广泛地推广开来。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打字员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但大多企业的打字机配置又都是“QWERTY”键盘,所以他们不太可能去雇用只会其他键盘指法的打字员。这就让打字员没有动力去刻意练习主流“QWERTY”键盘之外的指法。
  其实这个情况放到如今就更是如此,大多数的电脑键盘、笔记本电脑键盘基本都是“QWERTY”的布局,部分厂商只是把一个小小的Fn(Function功能)键稍稍挪动一点儿位置都会让用户感觉很不习惯,更不用说重新布局键盘上的26个字母了。
  所以,尽管后来出现的诸如德沃拉克键盘和莫尔特键盘的确更高效,而且现代计算机键盘也早已不存在卡壳的问题,甚至研究还发现“QWERTY”键盘效率并不高,它让左手负担了57%,让没什么力气的小指、无名指频频出工,使得排在“C位”地带的字母只有30%的利用率,但“QWERTY”却依旧是主流的键盘布局。
  另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也曾提到过人类商业史上打破路径依赖,5次重新定义电脑,从而让企业克服熵增,实现降维打击的经典案例。
  最早的苹果电脑由乔布斯和沃兹于1975年6月29日完成开发。它更像一台打字机,尽管电脑的主板内存只有8kb,最大也只能扩展到32kb,售价却高达666.66美元,甚至消费者还得自己额外配备键盘、显示器才能使用,但Apple I开创了人类电脑的先河。虽然苹果电脑被定位为专业、不兼容的机器,但它仍旧是当时的行业领导者。目前,一台Apple I电脑会被收藏家以高价收购,曾在2014年达到90.5万美元的最高价。
  1981年8月12日,IBM打破了苹果电脑的路径依赖,推出IBM5150机型,并且在新闻稿中把5150型电脑描述成“专为商业、学校和家庭设计,系统易于使用”。这项面向商业的机型售价为1565美元,不仅为兼容机,而且还随机器附送一本详细的技术参考手册,以使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都可以“在数小时内学会使用电脑”。尽管技术细节的泄露会让竞争对手模仿,比如哥伦比亚数据产品公司就在1982年推出了5150机型的复制款MPC16001,但也正因如此,IBM成了别人路径依赖的对象,IBM的标准成了行业统一标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被快速推广。
  第二个重新定义电脑的是康柏电脑。康柏电脑的3位创始人罗德·肯尼恩、吉米·哈里斯和比尔·莫顿本来是全球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员工,他们认为电脑也可以面向个人,所以在1983年3月,康柏电脑推出了兼具兼容性与便携性、售价为3590美元的个人电脑,且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在第一年就卖出了53000台,获得了接近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1987年,康柏电脑还推出了第一台采用英特尔公司X86系列的第一种32位处理器的80386PC机。
  不得不说,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的确是一个创新不断的时代,戴尔电脑再次摆脱路径依赖,成了第三个重新定义电脑的产品,戴尔认为电脑不仅仅是一台机器,而且还应该具有个性化。1991年,戴尔公司销售额一举突破8亿美元,次年更是增长2.5倍,达到了20亿美元。
  第四位上场的“重新定义者”不再是美国的公司,而是中国的联想。联想认为,个人电脑既然是个人消费品,所以应该让消费者更容易购买到。所以联想开始在渠道上发力,设法编制出一张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兼具的渠道网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活跃的苹果电脑在大约30年后再次接棒。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2010年又推出iPad。苹果公司抓住了移动的概念,又把个人电脑定义为人们可以随身携带和使用的“娱乐时尚用品”,让苹果公司再次厕身世界领先公司的行列。

好智学在线教育培训系统客服   客服